论WWE受到的双重标准 - 摔迷点评

论WWE受到的双重标准

论WWE受到的双重标准 2009-04-24 08:52

“我不敢相信我的儿子竟然看这个!”

“这可不是给小孩子看的节目!”

你可能会经常听到有人作出以上的这种评论。作为一个专注的职业摔角迷,你也可能已经厌烦于人们总是会把这些批评的想法强加在WWE身上,而不是其他与WWE性质类似的电影、电视show或者其他的一些娱乐节目。鉴于绝大多数这些节目的观众群定位是成人而不是儿童,因此即使其中有着性、暴力和脏话的元素,它们也不会受到太多的批评。那么为什么同样将收视人群定位于成人的WWE会受到类似这种的批评?

这个问题的真的很难回答。相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为什么电影里面会有演员饰演恐怖分子,没有什么人会觉得有说不妥,而Muhammad Hassan被刻画成为恐怖分子激起了公众的愤怒?为什么各种肥皂剧中拥有男同性恋或女同性恋的角色大家不会刻意关注,而Billy和Chuck在WWE的节目中举办婚礼时每个观众都受不了了?为什么Stone Cold对别人竖起中指时有的人会觉得不妥,电视转播中也会打上马赛克,而那些著名的影星在电影里这样干的时候那些人会觉得这很酷?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解释:WWE之所以受到了更高的对待标准,是因为他们曾经把自己的受众人群定位于儿童?我们都知道《芝麻大街》可以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节目,试想一下这种场景:由于收视率开始下降,他们也决定给这个节目加上一些成人的元素,例如Big Birds开始满口脏话,Oscar the Grouch成了一个瘾君子,而Bert和Ernie宣布他们俩是同性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听到这些你会不会也要发疯了?

(注:在60年代是美国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很多当时的孩子都是在贫穷的条件下生活,他们没有足够的准备去上学,美国同时也参与了在东南亚的一场战争,甚至还有暗杀政治领袖的可怕事件,就在这种时候对贫穷的战争是由约翰逊总统首先发起了,首先的任务就要减少贫穷的根源和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源,在这些话题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儿童早期的教育。1969年,一个义务教育团体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CTW)制作播出了《芝麻街》寓教于乐。这个节目是杂志的类型,既有木偶表演,也有动画和纪录片,使得小孩子们特别喜爱,家长也特别喜爱看我们这个节目。这个节目一经推出在美国芝麻街就非常流行,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还有杂志头版头条,都会讲到芝麻街,很快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也开始联系芝麻街,说他们觉得应该有一些芝麻街在他们那里播出,当然要有本地化的内容,而且能够把本地重要的教育重点纳入其中,其中包括墨西哥、德国和巴西是第一批引进芝麻街的国家。如今芝麻街在120个国家都有播出,其中25个国家已经用芝麻街推广如何能够用当地的模式推动奥运。Big Birds、Oscar the Grouch、Bert、Ernie都是其中的角色名)

同样的,试想一下时间回到15年之前,如果有人告诉你WWF的形象代言人从一个有信仰、服用维生素并且热爱孩子的好人Hulk Hogan变成了一个到处撒啤酒、竖中指的SOB,你能接受吗?试想一下仅仅15年之间,WWE从一个充满荣耀正派的卡通人物形象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充满性暗示、极度暴力和脏话的地方,你怎么想?15年前你绝对想象不到WWE能够发生的如此戏剧性的变化。正像我上面所说人们也无法想象Sesame Street会变成我所说的那样。但是如果这真的发生了会怎么样?我相信大多数的人会瞠目结舌的,接下来就是公众舆论和媒体的大肆抨击。然后大多数人开始能够接受Sesame Street的成人化道路,但是他们会不断的抱怨甚至咒骂Oscar the Grouch居然成了一个瘾君子,而忘记他们看过的那些成人化电影里面一个又一个的瘾君子。

这就是原因!因为长久以来Sesame Street已经被打上了儿童化的烙印,因此人们观看它的时候便有了相对较高的心理标准。这种烙印是“永远不变并始终如此”(forever and always)的。那么WWE的经历也是同样如此的。既然过去的WWE是儿童化的,那么这一烙印是无法随随便便就能改变的——尽管WWE总是宣称自己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成人娱乐节目。我想这也就解释了人们会在自己的脑海中会对WWE和其他的娱乐节目有一个双重标准。

又可能整个社会对于WWE抱有双重标准的原因又是完全不同的。也许人们只是无法接受WWE的最后一个字母是“E”这个事实,这个“E”代表着“Entertainment(娱乐)”。因此WWE只是一个每周“表演”的公司,所有的东西都是“舞台化”的,就像一种表演式体育。除了场面暴力些,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与之相反。在过去,WWE是一直被形容为真实的世界的。他们对公众宣称所有的比赛都不是事先安排好的,胜利不是安排好的,选手们进行的是真正的较量,暴力是100%真实的。而剧情与不和是建立在两名摔角手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上的。WWE也将电视上摔角手们的一举一动进行日常生活化的拍摄。一句话,在电视上WWE永远处于剧情模式。

但是在90年代初,WWE揭去了“真实”的外衣,正式宣称自己只是“体育娱乐(Sports Entertainment)”。你可能会想WWE剥去了这层外衣之后,人们会像对待其他的体育娱乐节目一样的对待WWE,真的这样吗?错误。人们不会以同样的标准去对待WWE,原因是什么?

也许是因为人们强迫自己处于怀疑状态——即他们会暂时迫使自己相信WWE的节目其实是真实的,从而使自己看节目时更好过些;也许是因为人们无法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他们无法接受这都是剧情,即使暴力场面可以说是真实的,那也是以娱乐的名义,这些人们不愿意去相信这些;又或者这是孩子的原因?他们通常不被允许观看未剪辑版的WWE电视节目,因为他们很可能会去模仿这些摔角手们的一举一动;或许是因为社会舆论根本不能接受WWE其实和《Seinfield》(宋飞传,一肥皂剧)一样的“假”而且WWE还直率的承认了这一点?再或许人们恼怒于WWE事实上对于那些因为盲目模仿摔角明星动作而遭殃的大人或儿童根本不用付任何责任,尽管他们不认为电视剧里面酗酒的镜头可能会造成一些人终日在酒吧里面消磨时光?

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并不应该是娱乐承担这个责任。WWE和其他的娱乐形式没有太大的区别,它只是一个表面真实、本质虚假的娱乐混合体。它理应受到和其他娱乐形式同等的对待!

因此,应当是孩子的父母为自己子女观看的电视节目负责,而不是WWE。尽管WWE为儿童市场下足了工夫——万圣节装、动作设计滑稽化、儿童腰带,这些都是用来讨好孩子们的。但是这些只是WWE为儿童设计的商品,他们的节目仍然是TV-14,这一点十分明确。(TV-14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for children under 14) 14岁以下儿童需要父母指导进行观看)因此正如我所说,父母永远应该为自己孩子观看节目而造成的后果负责,不能因为孩子们购买WWE制造的玩具就把孩子们行为不端的原因归咎在WWE身上。

又或许是因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原因?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明白WWE是一项“体育娱乐”,但是他们根本无法分清“体育运动”和“体育娱乐”之间的区别?

试想一下以下的这个场景:假如在橄榄球这项在美国最红火的运动,变成了“体育娱乐”——两只队伍因为剧情不和来进行比赛,队员们在中途像WWE那样进行各种采访,从而让观众们为之欢呼或者嘘声一片。防守组对于进攻球员的拦截动作是设计好的,比赛是事先安排的,获得“上位”的球队最终会登顶NFL……这样的话,NFL必将受到公众的讨伐,即使他们承认自己是“体育娱乐”,那又如何?还是会有人将不能理解什么是“体育娱乐”,他们将无法理解为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无法理解比赛中的那些娱乐元素。最重要的是,他们将再一次痛斥NFL节目出现的暴力场面、性元素和污言秽语,因为他们还是认为这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不是“体育娱乐”!

可以这么说,事实上任何的体育运动中都会有娱乐元素的存在,而WWE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但是人们由于无法分清两者间的·区别,因此他们把WWE和其他的运动平等对待,这就是另一种的“双重标准”的存在。

如今社会对于WWE毫无疑问存在一种“双重标准”。原因总结一下就是:
1.WWE过去走儿童化的市场道路,人们一下子无法接受现在的成人化道路。
2.人们不能接受摔角并不是真实的,而只是由“演员”进行的“表演”
3.WWE仍然被普遍认为是“体育运动”而不是“体育娱乐“

不管是因为哪个原因,WWE恐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受到比其他的娱乐节目更高的对待标准,这是无法避免的!

标签
编辑:

相关资讯

当people's elbow 遇上 Ucan'tseeme

2009-04-23 09:50

是的,我不喜欢Cena,我喜欢Rock。如果你是个Cena迷就不要再看了。分析下这两招??几乎同样的方式,目的就是带动观众的情绪。哦,Cena这个是连招,Rock则是必杀了。Cena更能让观众一起喊口号,但打下去那下往往...

国外评论人对2009年Draft的看法

2009-04-21 14:37

一年一度的转会已经落幕了,我必须得说它有几分suck。整个节目也非常的糟糕。当他们准备把运动这个词无限接近整个秀的同时,理应也该担心下整个节目娱乐性的方面。现在的转会已经不像前几年各自品牌的经理会为自...

Matt Hardy受伤血流满面缝13针

2009-04-19 18:37

翻译:虾仁大侠 日期:4月19日(转载请留下WWW.SHUAIJIAO.COM,谢谢合作)(接受了一些意见,为了保持独家,新闻不附带英文了,但摔角传记还是会附带英文)P.S.:刚看到评论,还有之前的一些评论,可能有的人不...

谁来为送葬者送葬

2009-04-19 18:36

前言:UT又一次捍卫了自己的荣誉,但无疑一个疑问在无数人的心中生成,谁来终结UT的连胜呢,在下不才,娱乐分析一下,仅个人看法,不喜者勿怪。丧钟为谁而鸣,17次的回响,只是为那些灵魂们超度,逝去的不仅仅是...

虾仁翻译之Tazz离开WWE后发表的解释说明

2009-04-18 23:10

写在前面的话:Tazz是一位不错的选手,我特别记得他第一次出场时给我的震撼感觉,蒙着一个黑头巾,一首很生死感觉的出场音乐,还有一个很恐怖的背景(红灯区的恶霸),令人既恐惧又想多了解他,遗憾的是他伤痛太...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