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便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所以此番再次执笔,颇有些旧瓶装新酒的意味。但是,我们想要喝到的,是瓶子里的那个新“酒”,至于瓶子的新旧,谁又会去在意呢?所以,此次我将原先的那篇文章进行拆分,结合最近发生的奥尼尔进驻Monday Night RAW一事,将文章重新整合。上次踩过那篇文章的人此番可以绕道行走,当然进来再次小踩一脚也是顶好之事。总之看到题目就会明了,我,又要开始讲“WWE中国化”的故事了。
如果没有记错,至今距离Shane McMahon造访中国已是半年有余。遥想当年SOHO酒吧的群情激昂,摔迷人潮汹涌热血沸腾;上海波特曼酒店WWE中文官网的正式启动,标志着WWE正式进军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一夜之间,仿佛如雨后春笋,WWE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踏入了中国这片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古老国度。然而,雷声过后,一片俱寂,有如流星般划破天际,转瞬即逝。半年来除了偶有WWE高层关于讨论中国大区的只言片语,再无他言。后来经过一番打听方得知,由于连续两个季度的经营亏损,WWE被迫改变了全球扩张的经营策略,受其影响进军中国的计划也只能暂且被搁置。今年4月,随着WWE中国办事处的负责人被裁,WWE登陆中国的计划彻底被放弃,仅留有官方网站苟延残喘证明其曾经到访过中国这片神秘的大陆。由于缺少美国方面的直接支持,WWE的中文官网一夜间仿佛成了被遗弃的落难子弟,只能简简单单或引用或翻译WWE官网的部分消息来勉强维系网站的运营,抑或发布少数“编外”写手有如嚼蜡的晦涩文字扩充版面,其境煞是可悲。谈及此,不禁呃然感叹,WWE最初的那些关于进军中国市场的豪言壮语,如今早已变得烟消云散了吧。
想到这,不得不提及50天前发生的WWE vs.NBA的场馆之争事件。想必事件的始末大家应该有所耳闻,这里不再鏊述。其实用脚趾头都会想到,这场争夺的最终结果肯定是WWE“被迫”让出场馆。要知道,作为美国四大体育支柱产业之一的NBA在常规赛阶段便能占据全美收视总榜的前十五位中的一席——尽管这与WWE常年占据榜单前十的成绩相比还略处下风(毕竟WWE是靠收视率吃饭的)。然而进入季后赛,尤其是区域总决赛的关键场次(比如湖人vs.掘金),NBA的收视指数大幅攀升,并在某些场次赶超WWE。而对于主场球迷来说,这种心理倾向则更是必然的。因此WWE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因素能够在这场场馆之争中获得胜利。所以,你说这种无意义的争夺是获得关注也好,是炒作也罢,WWE的确达到了吸引眼球的最终目的,着实为自己赚足了面子。近日,奥尼尔入侵WWE让人们再一次将WWE与NBA联系到了一起。无论是WWE的英文官网还是NBA的全球官网都对此事进行了积极意义上的报道,WWE再一次借力使力博得了眼球。尽管本期的收视统计仍未出炉,但相信这将会是一次成功的运作。因此,可以说,这种另类的宣传手法是WWE娱乐精神的本质体现。那么,在中庸之道为首的中国,WWE又会有怎样的前景呢?
很多人曾经问过我WWE能否彻底进入中国,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凡事要讲究策略。策略得当,事半功倍;反之则异然。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提及NBA的进军中国策略。1986年,当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的转型期时,NBA娱乐公司便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寄来了一盘总决赛的录像带,这一录像带的播出引起了国人的关注,人们这才开始了解,原来篮球可以这么打,原来篮球可以这么有魅力。三年后,年轻的联盟总裁斯特恩带着全新的赛事精华第一次造访中国,并承诺可以免费提供相关的录像带资源。这一前所未有的举措令NBA以一种谦逊但却不可逆转的姿态正式登陆中国。又过了四年,CCTV派人亲赴美国直播了NBA的压轴大战——总决赛。一年后双方达成了转播协议。从此,NBA彻底打开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为广阔的市场,NBA的国际化进程也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我想,WWE也应该对此有所借鉴。尽管,WWE不同于NBA,你不会在中国的街头巷尾看到一群孩子围绕在自制的擂台旁模仿自己偶像的招牌动作,你也不会看到商场的礼品店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精致的摔角周边商品。但是,就像最初NBA进入中国时被总局领导称之为“篮球不可以这样打”一样,谁又会想到20年后的今天NBA热潮如一股燎原之火燃遍中国,体育总局甚至主动联系NBA总部要求承办相应的NBA中国赛。所以,在现今被大多数人称之为“摔角”不可以这样”摔”的WWE,谁又能否认未来的时日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
去年12月,WWE的CEO Linda McMahon在董事会上提出要在今年下半年登陆中国进行小范围表演,如今看来这项提议已经被废除。但在今年5月份的一次董事会上,Vince McMahon曾暗示进军中国的计划受到了一点阻碍,言外之意全球亏损是一方面,中国的政体问题才是根本所在。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相对保守的国度,类似WWE的这种“暴力美学”的确令大多数国民初见难以接受。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像职业拳击这种纯色的竞技体育,击打间也会出现血流满面或者一次KO倒地不起的震撼场面,而且,这种对抗的真实性上要比摔角高出许多。然而,它仍旧牢牢占据着CCTV5频道整个周日上午或者中午的电视信号。那么,作为娱乐体育定位的WWE,又有什么理由不会驻进中国这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电视台呢?其实了解摔角的人都知道,得益于完善的训练体系和良好的保护措施,WWE摔角手的对抗危险性相较于早期大有下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要低于NBA的低位碰撞。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觉得WWE就是一种暴力的体现呢?这就是完全被表面现象所欺骗了。诚然,我们观赏摔角,如果以一种最为原生化的心态,抛离剧情,不了解选手间的配合,单纯以一名观众的身份欣赏选手们之间的激烈碰撞,那么,我们会被这其中的精彩动作所吸引,会为其中某名选手的重重砸向擂台而担心,我想,这也是摔角从业者们所希望看到的。但是,原生化的心态必然导致对摔角的片面理解甚至误解,这也是中国观众跟欧美观众的最大不同。我想联盟中的大多数摔迷们,在初识摔角的时候,一定会被激烈的动作场面所震撼,同时对这种超脱于一般竞技体育的激烈对抗产生少许的排斥心理,这属于人之常情,都可以理解。美国摔角运动兴起的初期,也遭到了上层人士的强烈反对,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其全球第一娱乐体育的基础。所以摔角进入中国,必将会遭到一定传统意义上的抵触,但相信伴随着大家不断接触并逐步了解这项运动,越来越多的人会理解并逐步爱上这个看似暴力实则却会给人带来欢笑与思考的竞技运动,而这便是它的魅力。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WWE或者其他联盟进入中国前进行适当的“扫盲运动”,这种有意识的互动要比单纯的在片中提示“Don’t try this at home”具有成效的多。至于这种互动的执行者,如今在地方台担任摔角解说的解说员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但是我曾在论坛中看到有些人对于解说员解说专业性的不满,因为没有浏览过电视台的解说所以不便评价,只是希望,中国可以不断涌现出专业性较强的、了解摔角热爱摔角的从业人员。
记得斯特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国民心态,必先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体系。我想,这句话应该更适合于中国。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尽管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汶川地震拒绝部分国家的国际救援,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拿出四万亿资金刺激内需,为富国提供贷款,捐出百万美金注资国际货币,一系列“反常规”的做法,俨然一经济体系发达的综合强国。可是现今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着怎样的提高呢?我不想把体育跟政治扯上关系,但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度,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手腕,谁又能保证长稳的立足于此呢?我想,如果WWE意识到这一点,一切便了然于心了。剩下的内容就是谈判桌上的事情了,说多了容易被打上政治烙痕,言多必失矣。相信,看过了上面的内容,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了自己的算盘了吧。
林林总总絮叨了很多,无外乎是希望广大摔迷更清楚地认识摔角,理解摔角,如果可以的话为宣传摔角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作为中国最专业的摔角网站,我们能聚到一起,除了一个“缘”字,我想更主要的,是希望能与广大的摔迷进行更好的交流。在摔角即将进入中国的非常时期,作为摔迷先驱者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为摔角的中国化进程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呢?
我会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2009-07-30 10:45
Dreamz Still Come True 梦想依旧延续,奥巴马试图以美国梦来克服逆境,我们拭目以待。WWE大刀阔斧的变革,力求挽回在全球的颓势,我们衷心祝福美国,的确缔造了很多的传奇。引子——当当WWE戴面具的神秘人只...
2009-07-24 08:45
这绝不是摔角的把戏……Jim Ross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Owen Hart的那个可怕的事故给与了职业摔角是一个马戏团式的娱乐体育这个论点的一个有力的回击。在1999年5月23号,当PPV Over the Edge在堪萨斯坎帕市上...
2009-07-23 15:47
今天是Shawn Michaels44岁的生Ri,而这也正好是我在联盟的第44篇生Ri,在这里我对这位毋庸置疑的传奇献上我的祝福,真的好希望Shawn Michaels能够快点回来,哪怕是见一面也好,自从今年4月份的WM打完之后,Sha...
2009-07-23 15:43
承父业 居云汉 挥金弄市乱摔坛弃新君 亲高干 夜作月狼日坐禅举首便驾风尘水 抬眉群雄略胆寒苦修闺中三分色 恋雾绮雨掌金銮笑嬉诸家鸡肋欢 竟抚轻纱定若山麾下恐尽退将去 笑应骄兵怒使然后记:You're fi...